竹子,以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特质,被视作平安的吉祥象征,人们以“竹报平安”寄托美好愿景,又在鞭炮声中用“炮竹声声辞旧岁”的习俗,展现了竹子蕴含的另一层精神寓意。而红竹,更是将这份喜庆氛围进一步放大,这正是中国画中红竹作品能够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绘画的悠久历史中,提及红竹画的先驱,无人不晓的是苏东坡。随后,国学大师兼书法名家启功也对红竹画情有独钟。那么,在当代画坛,谁的红竹画作堪称翘楚?无疑,启功大师的嫡传弟子李传波当仁不让。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红竹画《咏竹》
李传波,别署东山墨人,1961年诞生于山东曹州。他曾担任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职,目前是北京影视研修学院的客座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理事、国窖1573的品牌战略顾问,并兼任轩易德书画院的副院长。
李传波老师的红竹画作独树一帜,画面洋溢着清新脱俗的美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巧妙地将“启功体”书法融入其中,用以题写名家咏竹的优美诗句,这一独特手法使得他的红竹画作品在当代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领域中,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关于红竹画的由来:
据传,苏东坡在青年时期对绘制竹子抱有特别的偏爱,其画竹技艺已臻化境。在一次师生聚会中,众人以画竹为媒介,共叙友情,相约每人创作一幅以竹为题的画作。彼时,众人皆凝神思索,随后铺纸挥毫,多数遵循传统,以水墨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墨竹。然而,苏东坡却并未随波逐流,他独出心裁,选用朱砂作为颜料,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所绘之竹竟无竹节,此举令在场师友大为困惑,纷纷询问:“你可曾亲眼见过红色的竹子?”苏东坡则反问众人:“你们皆以墨绘黑竹,难道你们曾亲眼目睹过黑色的竹子吗?”此言一出,众人皆默然。苏东坡以朱砂绘竹,彰显了他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对艺术持有独到见解的豪迈性情。时至今日,我国多处公园以“红竹画”为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成为备受青睐的文化景点之一。
李传波新品红竹画系列作品《咏竹》
李传波所绘的红竹,深刻映射出他高洁的品格与文雅的情操。那竹的节节分明,宛若天生贵族的风骨,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下更显傲然挺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他巧妙地在画面空白之处题写两首诗歌,使得整幅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和谐悦目,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李传波红竹画系列作品《姑孰十咏》
自古以来,竹便承载着“竹报平安”的美好寓意,象征着高尚的品格、不断攀升的志向。作为文化精神的象征,竹代表着高雅、纯洁、谦逊及有节,它几乎成为了古今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若置身于竹环绕的居所,翠绿的竹影轻拂窗棂,满院洋溢着清新之气;竹子随风摇曳,姿态万千,其碧绿的叶片即便历经寒冬也不凋零,展现出一种既清秀又洒脱的风貌。
这些蕴含诗情画意的佳作,无论是悬挂于家中客厅、书房,还是装点于企业、公司的办公室,都能增添一份雅致,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能提升个人的品味与修养。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亦是极佳的选择。此外,李传波先生的作品在投资收藏领域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极具升值潜力的佳作!
李传波红竹画系列作品《新竹 宋 杨万里》
李传波先生笔下的红竹,枝叶仿佛拥有了生命,在画中轻盈舞动,神韵飘逸,恰似佳人的纯真秀丽,清丽脱俗且含情脉脉。它们又如同月夜下南墙的投影,枝叶的影子轻轻落在洁白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层层叠叠却条理清晰,丝毫不显杂乱。而那些竹叶,更像是春风这位巧匠,从繁花似锦中精挑细选,精心裁剪出的一簇无瑕的碧玉,令人赏心悦目。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斗方红竹画《咏竹》
红竹画收藏四大亮点:
1、李传波的红竹画作品独树一帜,题材新颖别致,其藏品不落窠臼,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创造力。
2、这些红竹画作品不仅画面生动,而且内涵深远,能够映射出藏家的高雅情操与文化修养,彰显其独特的品味与格调。
3、从投资角度来看,李传波书法字画的市场价值持续攀升,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涨幅迅速增值,是家庭资产增值保值的不二之选。
4、作为“启功体书法”的正宗传人、启功先生的亲传大弟子,李传波的红竹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名家收藏的精品。这样的藏品可以世代相传,成为家族荣耀的见证,象征着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尊贵身份。